2025年5月,南京中醫(yī)藥大學朱棟教授團隊在國際知名期刊Biosensors & Bioelectronics(生物學,化學,中科院一區(qū),IF=10.7)發(fā)表了名為“GO-aptamer hydrogel microneedle sensors for the on-site detection of exosomes in interstitial fluid on acupuncture treatment”的研究論文。該研究通過開發(fā)新型生物傳感器,為闡明針灸療法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提供了重要技術支撐。
針灸治療在改善慢性疾病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臨床效果,但其具體的作用機制仍有待深入闡明。研究表明,外泌體作為細胞間通訊的重要媒介,在針灸治療過程中發(fā)揮著關鍵的信號傳遞和調控作用。為實時監(jiān)測針灸過程中外泌體的動態(tài)變化,研究團隊創(chuàng)新性地設計了一種貼片式微針傳感器。該傳感器采用海藻酸鈉、硫酸軟骨素為基質,與熒光基團修飾的核酸適配體偶聯(lián)氧化石墨烯交聯(lián)制備而成。當與靶標外泌體結合時,傳感器可實現熒光信號的恢復和定量檢測。該傳感器具有高靈敏度、快速響應和原位檢測等優(yōu)勢,為針灸治療的科學原理和臨床應用提供了一種無創(chuàng)、原位的應用工具,同時也為推動針灸療法的現代化和標準化發(fā)展奠定了重要基礎。
碩士研究生沈嘉宸為該論文第一作者,朱棟教授、倪光夏教授為該論文通訊作者。南京中醫(yī)藥大學為第一通訊單位。該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(82274219)和南京中醫(yī)藥大學中藥學一流學科開放項目(No. ZYXPY2024-004)資助。
原文鏈接:DOI: 10.1016/j.bios.2025.117426